首页

套路直播SM

时间:2025-05-26 00:10:14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18416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3亿人次、3倍、19.5万亿……超大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中国经济蓬勃兴旺

通知》优化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享受职业技能提升的补贴条件,将相关培训补贴的对象范围拓宽到民政部门“上海市养老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商务部门“上海市家政服务管理平台”中登记(备案)的从业人员。对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之日起12个月内实现就业的人员(含证书核发时已在岗的人员),均可按照上海劳动者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的有关规定申领补贴。

西藏墨脱:改善民生 固边兴边

“在我们厂,董大师编写的‘错题本’就是他徒弟们的‘避坑’指南。”重点工程分厂副厂长张武成说。他口中的“错题本”是董礼涛总结各个项目的制作方法、加工经验编写而成的,如今已经有5000多页,摞起来有1米多高。“为了让我们看得懂,师傅编写得图文并茂,特别实用。”董礼涛的徒弟张世宇说。

中新健康|女星患病术后仅3个月就复发?医生提醒

现如今,泾源县打造的“泾源黄牛肉”肉质鲜嫩、口感多汁、风味独特,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品牌价值达到33.22亿元。同时,泾源县加大深加工力度,开发精分割、酱卤肉、休闲食品、火锅食材、西式牛排、预制菜品等7大类30余个品种,开设直营店、体验店100余家,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20多个省份。2024年前三季度,泾源县畜牧业产值达2.62亿元。(完)

有专家还建议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改造为媒介素养课,因为简单讲授计算机使用、PPT制作等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实际上这些“数字原住民”可能比成年人更擅长操作技术,但对媒介及信息的辨识鉴别,则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课程之外,还可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主题班会、辩论赛和社团活动。

石泰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

洛阳博物馆也匠心独运,推出《丛林探秘I重返侏罗纪》沉浸式VR展览。利用VR科技跨越时空界限,引领游客身临其境地穿梭于史前丛林,近距离感受侏罗纪时代的自然奇观与宇宙浩瀚,成为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之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